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工作室介绍 >  临证思辨
caseXqBoxCenterLmenu

乔成林教授*肾小球肾炎经验琐谈

2023.09.20
阅读:100次

·1822 ·          光明中医2014年9月第29卷第9期   CJGMCM  September 2014.Vol 29.9

乔成林教授*肾小球肾炎经验琐谈

董  盛' 吴喜利² 杨成志²

关键词:肾小球肾炎;乔成林;名医经验

doi:10.3969/j.issn.1003-8914.2014.09.009

文章编号:1003-8914(2014)-094822-02

    肾小球肾炎是临床*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,也 是导致肾功能进展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。乔成林教授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测 指标突破中医常规“辨证施治”思路,提出将肾小球 肾炎分为水肿、蛋白尿、血尿、高血压及恢复期进行辨 治并*将“五苓散”、“补中*汤”等方药*肾 炎古方今用之先河。笔者有幸侍诊左右,深得其临证 精髓将业师*肾小球肾炎经验简要介绍。

1  水肿

    水肿是肾炎主要常见临床症状之一,因其病程不 同其发病机理亦有所不同。中医学认为肺失通调脾  失转输肾失开阖是水肿的病理基础, 《素问 ·水热穴  论》指出本病“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,”《素问 ·至真要  大论》指出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”脾肾两脏为先后天  之本,生理上相互资助促进病理上亦相互影响。脾运  化正常机体方能润养健全;反之“四肢不得禀水谷  气,气日以衰脉道不利,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”,从而  水湿停聚,水肿而生。肾为水脏,主全身水液代谢。 《素问 ·水热六论》“肾者……聚水而生病也。”一旦发 病为肾炎,气化失司,水湿内蕴,发为水肿  《景岳全 书 ·肿胀》指出“凡水肿等证,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,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;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;水唯  畏土故其制在脾。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,脾虚则  土不制水而反克,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。”因此,乔  教授提出对肾炎水肿当“治水必先化气,化气必先温  通”的理论观点。自拟黄芪五苓散:黄芪、茯苓、泽泻、 猪苓、白术、桂枝、益母草为基础方化气利湿,培土制  水。方中黄芪、白术相互为用,健脾补气利水;茯苓甘  淡性平利水而不伤阴,补虚而不留邪;泽泻、猪苓利水  治标祛湿脾健,促进脾胃功能恢复;桂枝辛温温通脾  肾之阳,化三焦湿浊之气以畅利水道外达肌肤腠理以  开鬼门,内助膀胱气化以洁净府;益母草*利水消肿,血水同治。全方共奏*健脾化气利湿之效。乔 教授临证中对于急性肾炎或者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水肿 甚者,可加二花、连翘、白茅根、车前子以增强清利* 作用;慢性肾炎恢复期而水肿者,可加丹参、薏苡仁、赤 小豆以增强健脾利水*之功;上半身肿胀明显者,可 加桑白皮、生姜皮、杏仁;下肢肿胀明显者,可加牛膝、 车前子、通草;兼有胸水者,可加防己、葶苈子;兼有腹 水者,可加苍术、大腹皮。值得提出的是,乔老临证中 桂枝用量一般在15~20g,充分体现出“治水必先温 通”的学术思想。

2  蛋白尿

    肾小球肾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表现, 甚至表现为无任何症状的持续性蛋白尿异常,尤其对  于顽固性蛋白尿的*是肾病专科非常棘手的问题。  乔教授将肾炎蛋白尿*分为两个阶段。*阶段以  黄芪五苓散为基础方加用金樱子、芡实、女贞子、旱莲  草以增强收敛固涩之功。中医学并无蛋白尿病名。蛋  白质类似“精微”、"精气"等概念,由脾运化水谷和肾  之精气所化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  质。当各种病因导致脾虚受损,运化无力,升清无度, 精微下注,“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。”因此脾湿失运是  导致蛋白尿的病理机制之一。乔老认为本阶段以健脾  利湿为法,加用收敛固涩之品方可改善蛋白尿症状。 《内经 ·六节藏象论》云"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  也。"肾为气之根肾主封藏。当肾气亏虚,肾失封藏, 固摄失司精微外泄。肾炎患者迁延不愈,蛋白尿形成  多为肾气不固肾失封藏所致。因此乔教授主张第二  阶段以**立法,临证以**汤:黄芪、山萸  肉、山药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泽泻、党参、生地黄、丹参、川  芎、益母草、金樱子、芡实为基本方施治。方中主药黄  芪*补中,丹参、川芎、益母草**降低肾小球  毛细血管通透性,减少尿蛋白滤过。山药、山萸肉、金  樱子、芡实*益精,固涩止遗,恢复肾脏封藏之本功  能。临证中对于长期蛋白尿不消者乔老主张在辨证  基础上加益智仁、桑螵蛸、莲须等固肾收涩之品。

3  血尿

    血尿亦为肾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。一般情况下,随着全身症状的改善和肾小球功能的恢复,血尿也随  之消失但部分患者镜下血尿会持续存在。对于这些  顽固性持续性血尿患者,乔教授认为病机当分清虚实。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属外感病邪导致脏腑功能受损,尤  其是肾与膀胱湿热内蕴;或经过西医**后损伤  正气,但病邪未除而余热未清所致。*以清热*、 凉血止血为原则自拟生地茅根汤:生地黄、白茅根、大  小蓟、牡丹皮、紫草、侧柏叶、旱莲草、女贞子、茜草、炒  槐、甘草。临证中水肿明显者,可加茯苓、泽泻、车前  草;蛋白尿明显者,可加金樱子、芡实、公英、连翘、丹  参、益母草;气虚明显者,可加党参、黄芪;有高血压者, 可加天麻、杜仲等。而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产生多因  久病不愈脾肾亏虚封藏失职所致。发病脏腑责之于  脾肾*当以健脾*、*固摄为法则。用补中益  气汤为基础方:黄芪、白术、升麻、柴胡、党参、当归、陈  皮、甘草酌加茜草根、旱莲草、陈棕碳等收涩止血之  品起到满意*。

4  高血压

    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高血压主要以阴虚为主,但在 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或多或少“湿”和“瘀”的见证。 乔教授据此提出补虚泻实并用的*原则,临证中以 黄芪五苓散为基础加泽兰、地龙、滑石加强利水之功;加天麻、钩藤、杜仲、牛膝滋养肝肾、平抑肝阳,均能使 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。对于高血压久治不愈者,乔老 主张在中药汤剂基础上,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,而且还可以抑制肾 小球固有细胞-系膜细胞及基质的增生,阻滞肾小球 硬化延缓肾功。

5  恢复期

    乔成林教授认为肾小球肾炎病情发展的快慢虽与 病因、病理形态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,但病后的生活 调理和预防再复发则是疾病稳定的关键。因此恢复期 *的重点一是防止病情反复,延缓或阻断肾组织病 理损害;二是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,恢复肾脏功能。乔 老指出巩固肾小球肾炎的临床*,其前景在于积极 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,重视现代医学在病因病理方面 研究的科学性充分发挥中医学在*药物上的优势 和特点。乔老认为对于“感染”可责之于中医“正气不 足”的理论, 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”,“邪之所凑,其气 必虚”,正是对这一病理现象*为朴素的揭示。因此 对恢复期患者要求尽量避免劳累、感染之外更主要的 是长期(1/2~1年)服用自行研制的经验方制剂益肾 胶囊或复肾胶囊等中药跟踪*巩固其*。

(本文校对:董盛 收稿日期:2013-11-12)

(上接第1816页)

    气消恐则气下 ……惊则气乱 ……思则气结。”而气机  紊乱,卫气司腠理开合功能失常,则可导致汗出异常, 故《素问 ·经脉别论》说“惊而夺精,汗出于心; ……疾  出恐惧,汗出于肝。”

2.3  饮食失宜 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 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 来源。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,否则,可成为病因而影 响人体的生理功能。故,《内经》认为,饮食失宜,可导 致汗出异常,正所谓“饮食饱甚汗出于胃”(《素问 ·经 脉别论》),"饮酒中风,则为漏风(《素问 ·风论》)。

2.4  劳逸失度  《素问 · 水热穴论》说"勇而劳甚则 肾汗出”,《素问 ·经脉别论》说“持重远行,汗出于肾; ……摇体劳苦汗出于脾”,《素问 ·本病论》说"醉饱行 房汗出于脾”,这些都表明劳力过度、房劳过度等劳 逸失度均可导致汗出异常。

3  《内经》汗病之*

《内经》中论及汗证*的方法主要以针刺* 为主也述及了药物及食养, 《灵枢 ·寒热病》云“取 阴而汗出甚者,止之于阳;取阳而汗出甚者,止之于阴。"盖“阳为阴之固,阴为阳之守”,阴阳二气相互制  约、互根互用,因此若是取阴经发汗而又出汗过多的, 可以取阳经穴位来止汗;若是取阳经穴位发汗而汗出  过多的,可以取阴经的穴位来止汗。

3.1  针刺*  《内经》中多处论及针刺*汗证, 如《素问 ·刺热篇》对热病的*中指出“热病始于臂  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;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、 太阳而汗出止;热病始于足胫者,刺足阳明而汗出  止";《素问 · 评热病论》指出*风厥病身热汗出烦  满者,宜“表里刺之”;《素问 ·骨空论》云“大风汗出灸  讀諳";《素问 ·长刺节论》云“病风且寒且热,灵汗出, 一 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”,"三日一刺,百日而已"。  3.2  药物*  对于“饮酒中风”、“汗出如浴”等酒  风、漏风者,《内经》给出了明确的药物*方法,即  《素问 ·病能论》云“帝曰:善。有病身热解堕,汗出如  浴。恶风少气,此为何病?岐伯曰:病名曰酒风。帝  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以泽泻,术各十分,麋衔五分, 合以三指撮为后饭。”

(本文校对:李唯钢 收稿日期:2013-10-08)

(C)1994-2023  China  Academic  Journal  Electronic  Publishing  House.  All  rights  reserved.   http://www.cnki.net
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